宋文婷
学术硕士生导师
职称:副教授
***
学院:药学院
songwenting908@163.com
招生学科:药剂学,药学-工业药剂学
微信公众号“最爱皮肤吸收”
个人简介

  

  宋文婷,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系副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皮给药学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问题皮肤修护研发校企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中国药科大学“皮肤健康与雾化递送研究校企联合实验室”负责人。长期致力于皮肤制剂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包括经皮促渗剂分子机理、皮肤靶向递送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在皮肤外用制剂和功效型护肤品中的产品研发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两亲性氨基酸修饰物的选择性经皮促渗体系构建及其与川芎酚酸组分的科学匹配机制研究”(批准号NO:82374049),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经皮给药系统中脂肪酸类促进剂进出角质层的动态行为及其机制研究”(批准号NO:81703452) 。主持毛囊靶向祛痘、雾化递送护肤研究等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研发项目,带领团队攻克皮肤局部靶向递送技术瓶颈,研发了能够实现痤疮毛囊靶向的祛痘制剂。目前该产品已上市,为问题皮肤修护提供科学选择。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共10项,上市及已转让祛痘、护肤类产品共9个。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Pharmaceutical research 等期刊发表皮肤给药系统相关的SCI文章近20篇,皮肤制剂产品国家授权专利3项,受邀参编经皮给药专业著作《Skin permeation and disposition of therapeutic and cosmeceutical compounds》、《经皮给药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主讲课程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实验、药品包装学等,2021年度和2023年度学生评教中,分别获得药学院任课教师“前10%”和“前2%”排名。参与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实验与指导》、“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药剂学》。2019年获“中国药科大学-卡乐康奖教金”,同年获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20年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部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的指导教师。同年,受“江苏卫视”360实验室栏目组邀请,联合录制护肤品科普类节目为百姓答疑解惑。2021年获中国药科大学“豪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培养了一支专门致力于皮肤制剂与化妆品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团队。2024年指导学生创新作品“净澈毛囊”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江苏省三等奖。


团队代表性科研成果介绍:


(1)已上市产品:新型毛囊靶向祛痘冻干制剂,是一款采用药物制剂学纳米促进技术,将祛痘活性成分靶向定位于毛囊痤疮部位的高科技美容院线前沿产品。不仅较好解决了处方制备难题,更重要的是可实现祛痘成分靶向到达毛囊痤疮炎症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皮肤的刺激。同时,与特定物理促透技术相配伍,实现祛痘活性成分高效、安全地在毛囊痘痘部位充分发挥作用。该产品有望为广大爱美人士提供一种无痛、无刺激、安全有效的祛痘新选择!


(2)专利促渗技术:皮肤给药制剂能够实现药物由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由于皮肤具有屏障作用,通常需要透皮技术“透皮促渗剂”帮助药物穿过角质层。目前,寻找理想透皮促渗剂遇到最大困难是透皮促渗剂的促渗效果具有“成分选择性”,会表现出只对某一成分有促透作用,对其他成分都无效。这就导致如果无法找到相匹配的促渗剂,促透效果就不会理想。促渗剂的促渗机理十分复杂,这一问题成为制约皮肤制剂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我们团队深入到分子层面去探究透皮问题本质,首次关注了“促透剂进出角质层的动态行为分子机制研究”。我们构建了专利促渗体系“分子互作皮肤促渗体系”,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对角质层处活性成分和促渗剂的分子动态行为的调控。经过调控,可实现促渗剂以一种恰到好处的行为速率,既不过快也不过慢地帮助活性成分穿过角质层。促渗效果可以提升6到10倍,该体系与各类配方广泛兼容,作用更可逆、更安全。


(3)功效护肤品皮肤局部靶向递送技术:与普通护肤品不同,功效护肤品旨在解决痤疮、色斑、衰老等问题性皮肤。目前,该市场产品鱼目混杂,制剂技术水平低,缺乏对皮肤发病部位的靶向输送,因此很难兼顾功效作用和皮肤安全。因此,基于问题皮肤的病理生理,我们将皮肤给药制剂技术应用在功效性护肤品中,实现了护肤成分的皮肤局部靶向递送,如到痤疮发病毛囊部位或色斑所在的皮肤层,可明显提高功效护肤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个人经历
科研项目
科研专利
发表论文
获奖成果
教材专著

研究方向

皮肤给药系统及功效性护肤品研究